|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大同大學 媒體設計學系數位遊戲設計組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媒體設計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媒體設計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為全國第一所成立「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大學,運用數位媒材為基礎,著力於動畫創作與創新媒體發展,「數位3D 動畫設計組」培養具手繪、2D、3D、實驗等多媒材動畫人才,「創意媒體設計組」發展多元互動設計,整合數位媒體影音、互動裝置、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科技性公共藝術等不同媒材與平台。以培養可個人獨立製作,具整合企畫、美術與基本程式能力之新媒體互動創意製作人才。 |
本校獲評為亞太區前10名、全球前20名設計學校,位處台北市區精華地段,交通便利、人文薈萃。旨在培養具有創造力、邏輯思考能力及美學素養的跨領域遊戲設計人才。課程包含遊戲設計、桌遊設計、遊戲機制、電腦動畫、數位音樂等課程。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展演與設計競賽,協助拓展人脈與增加產學交流。廣邀具豐富實務經驗之業界人士共同授課,建立產學合作平台,發掘學生潛力,培養適性專長,以滿足未來社會需求。 |
| 學科意涵 |
媒體傳達設計是以美學、文學、心理學、人文哲思探論,為創意思考的基石。整合3D動畫、互動裝置、多媒體視訊、產品、空間、環境設計領域的訓練。建立聲、形、光、音、色等多元媒體連結之電腦網路設計與數位媒體整合設計的學習研究空間,培養新世紀的動畫、互動、網路、資訊、媒體創意藝術與設計人才。 |
「數位遊戲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理解遊戲概念、機制與遊戲邏輯,並嘗試各種互動感應裝置,讓人透過互動過程來提高遊戲體驗的樂趣。 |
| 學習方法 |
專題實務操作:學生藉由課堂間專案的實務操作,與老師探討專案操作與執行成效探討。
工作營:全年級二三四年級分組工作營,藉由工作營總評檢視學期學習成果。
課堂講授實作:教導軟體實務操作及訓練創作能力及方法。 |
1.理論與實務並重,從實務操作中驗證設計理論與體驗設計過程; 圖解:業師教授3D列印機具構造拆解與細部說明 版權:版權所有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2.聘任優質業界教師共同授課,提供豐富的設計實務經驗; 圖解:邀請Arduino專業業師講評學生作品 版權:版權所有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3.強調小組教學及個別指導; 圖解:業師小組教學提升學生3D動畫製作的能力 版權:版權所有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4.必修校外實習,深化學生對設計產業與技術應用趨勢的了解; 圖解:學生至設計公司進行職場實習 版權:版權所有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5.鼓勵學生參與國際競賽,提供國際交換及碩士雙聯學位 圖解:黃懷萱系友(左二)赴日交換學習 版權:版權所有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資料準備中 |
大學部特色: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主要著重3D動畫設計及新媒體設計之範疇,本系非大眾傳播類學群,媒體傳達設計學系主要著重於培養具手繪、2D、3D、實驗等多媒材動畫及發展多元互動模式設計,整合數位媒體影音、互動裝置、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及科技性公共藝術等不同媒材與平台。 |
本系「數位遊戲設計組」內容包括完整的遊戲設計理論與實務,重在培養學生數位遊戲機制、觀念與遊戲內容的製作,以及遊戲之互動形式的設計。有別於其他數位內容相關科系較為強調數位作品的美感與呈現。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不是大眾傳播學系,是設計系不是大傳系, |
遊戲設計組畢業學生很容易被誤解只有遊戲公司能投入,實際上,畢業學生也能投入動、漫畫產業,例如角色設定、場景設定等美術工作,以及遊戲化App開發相關工作,例如利用遊戲引擎Unity進行開發。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媒傳系不只是要對著電腦做事,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觀察與想像。 |
本系「數位遊戲設計組」主要重在遊戲創意、遊戲企劃、遊戲機制等,並輔以遊戲美術及技術的學習,以完成一件真正好玩卻有內涵的遊戲。因此,在課程及學習內容的安排上,會先以創意為主,利用桌遊的設計,教導遊戲各層面的學習,不需過於依賴技術,即可完成遊戲。後續逐步帶領學生,往數位遊戲的開發及技術的學習。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無 |
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數位遊戲設計組的目標,是讓學生真正了解什麼才是遊戲,而非只是商業娛樂方面。同時與本校設計學院及各科系的跨領域合作,以推廣遊戲於各領域。強調建立學生跨領域設計之整合力、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科技洞察、設計溝通以及國際視野。在教學內容強化與數位產業人才職能之培育,多師偕同小班教學的形式,達到學生適性發展的目標,也給予業界實習與國際交流的機會,達到國際競爭力的整體提升。 |
|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大同大學 媒體設計學系數位遊戲設計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3D形塑讓學員能透過對對象物的觀察與實務操作的訓練培養出基礎塑造的能力,搭配概念養成的訓練來幫助學員形成觀念與技術兩種核心競爭力。 未上傳圖片 後製特效處理
1. 架構影片後期製作流程 未上傳圖片 動態圖文影像設計媒體平台種類不斷增加,導致影像需求量相對大增,加上器材便利化,大量影像產出,其之間類型風格漸趨模糊。此課程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之能力,並將其轉化為自身創造力之養分,訓練具備個人風格的視覺語言與表現能力。 |
遊戲賞析本課程主要目的為讓學生學習如何解析遊戲,尤其是遊戲機制的解析,介紹遊戲設計的基本知識,了解遊戲設計脈絡,透過學生個人批判與團體討論方式,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與溝通能力,以做為學生未來設計遊戲之基本能力。 圖解:桌遊納必修,學生作品量產上市 版權:版權所有人大同大學
遊戲設計本課程為訓練同學的遊戲設計能力,設計的遊戲包含桌遊與數位遊戲,藉由讓學生們進行遊戲設計專案,經歷遊戲設計的提案、製作、測試及修正等過程,最後學生們需製作可進行遊戲的原型。 圖解:2018年7月本系首度發行出版桌遊 版權:版權所有人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未上傳圖片 數位創作與整合課程主要目的為訓練學生的觀察溝通、創意思考、遊戲概念、互動概念與媒材運用等能力整合,透過小團體設計專案方式,培養學生發展創意、設計能力與溝通互動,藉以精進學生於互動媒體開發之實踐能力。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大同大學 媒體設計學系數位遊戲設計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資料準備中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王胤傑學習:大二時對遊戲製作、網頁技術、互動裝置相關技術產生濃厚興趣,同時協助系網頁管理,從實作中學習。 畢業後任職於新創產業,透過多張2D照片製成3D模型,主要負責專利設備研發、ARxVRxWeb端3D應用、雲端伺服器架設,同時也是TGDF籌備委員之一。現職為「光陣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師。
圖解:「迷藏遊戲」榮獲新一代數位媒體類金獎 版權:圖片所有人為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廖韋齊大四專題「迷藏遊戲」獲新一代數位媒體類金獎,主要負責遊戲的美術場景設計。大二時上過概念藝術設計、創意視覺設計、創意視覺繪圖,獲得老師啟發,確認建構遊戲場景作為其學習方向。 畢業後進入西基動畫,負責場景渲染,並參與多部動畫場景設計。
圖解:大四專題即自行製作開發遊戲 版權:版權所有人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江鴻榮大學時代對於遊戲程式開發深感興趣,喜歡撰寫程式,其程式設計表現傑出。 目前任職於宇萌數位科技電玩程式設計師,負責程式設計,以UNITY開發AR/VR的部分。近年返校擔任課程業師協同教學,將所學回饋給學弟妹。 |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大同大學 媒體設計學系數位遊戲設計組 |
|---|---|---|
多元能力 |
資料準備中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性格特質 |
資料準備中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