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系秉持「嚴謹的教學落實中國音樂之經典傳承及積極的表演增進傳統音樂之現代發展」為辦學宗旨,以達成「發揚中國音樂、復興民族文化」的教育使命。透過中西並重、古今兼備之專業課程學習,培育中國音樂表演、創作、學術理論及多元運用四項人才。 |
音樂、人文、藝術、科技的整合的研究,是本系所發展獨特的競爭的優勢,而東部地區多元的族群,更提供了音樂文化研究地利之便,有關音樂專業的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培育、產學合作等不僅為將來就業做準備,並能透過適當的輔導成為儲備教師,朝向順利就業目標前進,均是其他大學所無可比擬。本系設有碩士班預修制度,於大四申請許可後預修碩士班課程,五年內取得學、碩士學位。 |
學科意涵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下載詳細資料 |
培育音樂專業人才為主、音樂教學與研究為輔的音樂基礎人才培育科系;為結合及應用在地文化資源,特別將音樂人才的培育內容,加入臺灣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和當代音樂科技能力之培養,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使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成為具有音樂特色的人才培育科系 |
學習方法 |
![]() 培養舞台表演實踐的能力 培養個人演奏的能力 增加音樂學理知識 多元音樂應用的能力 ![]() 音樂文化多元的學習 |
![]() 原住民音樂及應用音樂教學:結合在地資源,開設相關課程,除了常態課堂教學外,校內設有原住民音樂及流行音樂講座及工作坊,並由教師帶領學生到部落實地進行音樂的田野調查。 圖解:歌劇逐鹿傳說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版權:本系 ![]() 學習唱奏創作:除主修課程個別指導外,栽培優秀的演唱奏及創作人才,培養紮實的基礎知識,奠定演唱演奏技術及作曲能力,提供樂理、音感訓練、音樂欣賞及合奏合唱訓練。 圖解:邀請德國小提琴大師辦理絃樂/室內樂大師班 版權:本系 ![]() 培育音樂師資:結合本校師範學院的師資與經驗,兼顧人文學院、理工學院的教學技術與新科技資源,提供音樂教育學程的機會,培育音樂教育工作的基礎能力,鼓舞學生考取教師資格,開展志業。 圖解:SAX至海端國小服務 版權:本系 人文藝術跨領域多元學習:藉由各類跨學科整合的數位編曲、混錄音工程、數位影音創作、爵士、搖滾與流行樂團演奏等課程,並透過校內外科系交流合作,開拓學生更廣大的專業視野與學習旨趣。 圖解:數位化編曲課程 版權:本系 ![]() 演出帶動教學:臺東大學音樂學系組織了管弦樂團、合唱團、管樂團,不定期會邀請客席指導教授共同參與演出,這些音樂展演成為東部地區藝文界每年期待的音樂盛事。 圖解:本系兼任教授、樂團聯合國防示範樂隊演出。 版權:本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提增個人術科能力、追求卓越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寫作表達能力、邏輯思考能力、自主規劃能力 |
詳如附件。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臺藝大中國音樂學系招生人數多、學制多,為培育最多國樂人才之相關系所。擁有一流的專業師資,來自首屈一指的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國樂團,以及傳統音樂資深研究者。在課程教材方面,則因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在辦學過程中,不斷調整因應,讓中國音樂學系的學子,不僅對於本系課程廣泛涉獵、更能具備「立足臺灣,放眼世界」、「綜觀四海,鍾情傳統」的宏大音樂觀與明確的中國音樂文化認知。 |
一般音樂系都偏重於西方古典的演奏,本系除了西方古典演出的基礎,新添加了原住民音樂特色,並且利用科技整合,創作出應用音樂的各種展演型態。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以表演為主、學術為輔為教育宗旨與目標,並鞏固核心演奏課程的環狀課程架構設計,聘請專業名師、藝人蒞校客座講學,提升學生多元領域之學習,並非只有演奏職業可發展,畢業學生出路其實很廣泛,還有創作、教學、行政、研究、其他等多元的工作出路。
|
本系雖然是傳統師範院校出生,但現在發展的是多元的職涯規劃,可選擇古典音樂的展演、也可以選擇師培學程去當小教、幼教及特教學程的老師,也可以走跨界流行音樂的就業方向。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以往同學會以為本系演奏比重占最多,但除了演奏外,另還注重「技術」與「理論」二種性質課程之間的互補與進階,以技術課程為核心主軸,以培養優秀展演素質為目的。再由學生根據自我性向及興趣選擇課程、自行配課,培養學生多元興趣與專長。 |
一般人認為本系招收了原住民生整體程度會比較差,但其實我們所招的原住民學生,有一部分古典音樂學得很好,有一部分是希望藉由原住民傳統的音樂文化應用在實際的音樂表演,是走雙軌古典與流行分流的方式。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臺藝大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630800400 |
1.本系辦理多元及跨界演奏,校內術科課程,至少每學期或每學年一次校內或校外巡迴演出。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合奏藉由各種樂曲的排練,建立群己合作觀念,指導樂團組訓及樂曲處理要領,增進學生對經典曲目與新創作樂曲之演奏能力。 ![]() 音樂的跨領域應用採用多媒體影音教學方式,探討各類不同領域藝術與音樂的互動及需求,從而瞭解音樂與其他藝術的合作模式及藝術表現的多面創造力。並且藉由在課堂中學生們的分組討論,以培養他們創意思考的主動性及團隊的互動關係。 民間歌謠概論認識中國各地方的民間歌謠,使學生從歌謠的歷史面向、地理環境了解各地歌謠的內涵與音樂特色,進而對於演奏、欣賞或研究能有基本之概念。 ![]() 電腦製譜介紹電腦音樂發展與現況,藉由實務操作應用程式,熟悉製譜各項功能,配合軟硬體之發展與就業市場之需求,建立整體之架構概念。 ![]() 主修(個別課)1對1音樂個別指導課,增進舞台表演能力 |
![]() 各主修之個別指導課鋼琴、聲樂、絃樂(撥絃組)、木管樂、銅管樂、打擊樂、理論作曲等。本系每學年舉辦協奏曲比賽,大師班講座提供學生學習和演出活動機會。 圖解:比賽優勝者至協奏曲之夜巡迴演出 版權:本系 ![]() 古典及流行的表演藝術及創作透過課程,使學生具備音樂專業與開拓文化視野之能力,將多元文化運用到演奏、研究與教學上之能力。結合臺東文觀處、生活美學館、美術館、史前館、臺東教育電台以及業界機構等,並鼓勵學生參與國中小學的藝文深耕計畫、原住民團體、部落活動,增加學生專業表現與產業實習、就業的機會。 圖解:校園巡迴演唱會樂團與藝人共同演出 版權:本系 ![]() 原住民音樂傳統樂舞文化與流行音樂開設電腦音樂、數位媒體、應用音樂、混錄音工程、數位編曲、流行音樂編曲等課程,在音樂系的基礎上提供相關原住民課程,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期許在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 圖解:音原獻樂團與哈佛大學合唱團演出 版權:本系 修習師培學程利用讀書的時間修習師培學程(小教、幼教與特教),未來可以選擇考專業教師。取得的教師資格,擔任國中小教師外,畢業生亦可任教或經營音樂教室、擔任社團性質的合唱團、管樂及弦樂團等指導老師,或私人授課。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蘇文慶蘇文慶(1958年)臺灣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並會演奏笙、嗩吶、二胡等樂器。現任臺藝大國樂系薦任副教授。榮獲1979年及1981年分別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之國樂創作獎、1988、1989年獲得新聞局優良唱片類金鼎獎、1990年獲十大傑出青年。 蘇文慶創作作品類型十分豐富,包含宗教音樂、現代音樂、舞台劇、音樂劇及大型舞劇等,二胡協奏曲《燕子》、柳琴協奏曲《雨後庭院》、音樂劇《牛郎織女》、國樂合奏《台灣追想曲》、《風獅爺傳奇》等曲皆常為國樂團演出。 ![]()
溫金龍國際知名的二胡演奏大師,擅長以嶄新手法詮釋不同類型的音樂,演奏生涯創下多項世界第一的紀錄,包括:第一位以站立姿勢演奏二胡的演奏家;第一位發明電子二胡的演奏家。並曾與西崎崇子、坂本龍一、香港管弦樂團、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弦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等團體合作演出◦ 溫金龍至今已推出23張個人演奏專輯,並曾參與知名藝人劉德華「真我的風采」演唱會演出,成功的將二胡音樂引進流行音樂市場。近期熱心二胡教學,並指導創立「十全十美女子樂團」,帶領本土培育的二胡演奏新秀,要以全新的舞台演出型態,為二胡音樂注入新的創意與活力。 ![]()
趙婷主持電視、廣播、晚會、社教文化及商業活動,是知名主持人。也擔任藝人正音與表演課程的老師。 主持類型多樣,包括兒童節目《只要我長大》(獲得第22屆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獎)、金鐘廣播節目「午餐的約會獲得第35屆 最佳流行音樂節目獎」、財經節目、國防部莒光園地主持。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獲得台灣藝術大學第60屆傑出校友楷模獎、中國廣播公司 中廣流行網節目主持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講師、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監事、金鐘獎 金曲獎 評審、參與了很多廣告、影音帶的配音工作。資歷與經歷較深,常四處演講教學,傳承經驗。 ![]()
朱雲嵩現為臺藝大國樂系專任助理教授,畢業於臺藝大表演藝術博士班。專精即興作曲、編曲與配樂的是臺灣著名的電子音樂奇才,並赴美國UCLA大學修得電影配樂及電腦音樂專業,並擔任舞臺劇、舞蹈、器樂、電影、唱片製作等多領域的配樂, 朱雲嵩憑藉著豐富的音樂作品獲得了不少業界的獎項,榮獲第23屆金曲獎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第20屆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第42屆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以及臺灣九座文藝金像獎。重要作品有《喜迎五福匯》(絲竹合奏)、《框外的油彩》(國樂大合奏)、《大廣弦、殼仔弦與樂隊》、《延平郡王》(36 簧笙協奏)、《油紙傘下的回憶》(二胡協奏)、《Dream》(揚琴與電子音樂)、《融》(管樂合奏)。 ![]()
任重笛演奏家/作曲家/鋼琴合作。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碩士班。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三個人』音樂總監、唯異新民樂笛演奏家。鋼琴合作方面長期受邀為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國樂團所舉辦之國際器樂大賽之指定伴奏與指揮大師班指定雙鋼琴。 2013年起與箏-郭岷勤、阮-潘宜彤共組『三個人』樂團,是一支同時具備古典底蘊與當代思維的創作型室內樂團。自2013年創立以來便從表演類型、創作風格、樂團品牌等面向,找尋臺灣現今樂壇定位,傳統樂器發展的未來。三位音樂家演奏技巧出眾,音色變化豐富且精緻,作品類型橫跨多種樂風,並掌握多元演出型態,從即興演奏到跨界演出、當代音樂到世界音樂,展現出傳統樂器跨越文化世代的絕妙新樣。 |
![]() 圖解:徹摩 版權:漢創國際音樂
柳義祥/徹摩徹摩(排灣語:Cemelesai Pasasauv),排灣族創作歌手,生於屏東縣瑪家鄉崑山部落。2010獲波西米亞國際音樂大賽大專聲樂組第一名、2010獲巴洛克音樂教育全國音樂大賽大專聲樂組第一名、2015獲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及演唱大賽狀元(冠軍),2016全大運主題曲創作暨演唱人 2015年參加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及演唱大賽獲得狀元(冠軍)並獲一紙經紀唱片約,經漢創國際音樂一年的培訓後,於2016年底發行首張族語創作專輯《真圓ZEMIYAN》,即入圍第2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以及第8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 ![]() 版權:李浩平
李浩平臺灣原住民阿美族cikowaay(池上富興)部落,於臺東高中曾擔任管樂團薩克斯風樂團首席,於本系主修聲樂,曾擔任合唱團團長,原住民人聲樂團團長。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全國決賽大專組男高音獨唱優等、2013亞洲職棒大賽開幕國歌領唱。曾擔任家家、李佳薇、舒米恩、以利高露、魏如萱、紀曉君、莊鵑瑛(小球)之和音。 曾在台東縣成功三民國小阿美族母語歌教唱、公東高工合唱團助理指揮與本校樂齡大學聲樂老師。2016鍾漢良樂作人生巡迴演唱會和音,於北京、廣州及深圳演出,2017至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演出。2018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第四屆才藝夢想秀擔任評審導師。現為叮叮學府-聲樂老師;廣州石碁二中-合唱團指導老師。 ![]() 版權:潘晏儒
潘晏儒從小生長在部落並積極參與部落的各項祭儀活動,喜愛歌唱跳舞及表演,因此對自己部落文化的音樂產生非常大的興趣,因而進入本系學習歌唱技巧。曾分別代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及高山舞集文化藝術服務團至韓國及日本演出;曾參加台東縣立兒童合唱團,且於國中及高中加入直笛校隊與合唱團團員。 現為臺東縣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民族教育教師,2018衛武營《真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擔任演出人員。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
性格特質 |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3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