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本系將資工四大領域納入本系課程以及教學之中,分別是:計算機系統領域、軟體領域、智慧科技(AI)與資訊安全領域以及計算科學領域,提供學生多元學習領域,此外,本系在各教學上精益求精,不斷引入新知,如人工智慧、3D列印技術等,給予學生最新的專業知識,以培養出專業的資工優秀人才。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學習『計算機概論』目的在於了解電腦的基本概念,基本運算和硬體的基本架構,培 |
本系教育目標包含1.加強資訊基礎理論與實作之基本訓練、2.積極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創新能力以及3.培養學生具備人文素養及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本系以培育資訊人才為目標,提供資工系所需的專業訓練課程與環境,並配合產業趨勢建置所需的教材與軟硬體資源,以拓展學生之視野並充實其學能。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課堂講授:由教授帶領同學釐清相關範例,利用實際計算、程式實作,協助同學了解課程內容,以及進行程式語言編寫。 未上傳圖片 實驗實作教學:教授及助教協助同學透過實際實驗操作,讓同學具備自己設計預期功能裝置之能力。 未上傳圖片 團隊學習: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進步。 |
軟體電腦實作:本系重點程式課程均搭配每周三小時的電腦實作,透過實作課程、從做中學,如有不懂地方,助教隨時可解決問題,透過實際操作方式徹底了解正課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圖解:電腦實作 版權:本系拍攝,版權為本系所有
課堂講授:本系透過課堂教授講解資訊基礎及應用知識,並輔以習題演練、團隊報告、期中期末考測驗等,讓學生可以有效了解學習重點。 圖解:上課講授,投影片教學 版權:本系拍攝,版權為本系所有
硬體實體操作:圖中為本系課程透過硬體焊接,教導學生學習硬體相關知識,並以實作方式進行學習。本系課程將軟體與硬體列為本系核心選修課程,期望透過課程設計讓學生專精資工之領域,課程說明請見第4~6題。 圖解:焊接電路板 版權:本系拍攝,版權為本系所有
企業實習,學以致用:本系著重實務操作,透過大一到大二基礎課程修習後,本系於大三以上開放企業實習,透過與廠商合作,簽訂實習合約,讓本系學生可於三、四年級至企業實習,讓學生了解業界實務操作,並了解不足後於在學期間努力補足,透過從做中學當中學習。 圖解:公司實習 版權:本系拍攝,版權為本系所有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
本系學習過程中須用到數理、邏輯推理能力、探索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建議對本系有興趣之高中生可在數理、資訊科技領域課程多加修習,多參與資訊科技相關競賽,透過合作與溝通達到本系新生所具備之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電機系與資工系的差別簡單講就是電機系偏重在硬體,資工系偏重在軟體。資工系與資管系,資工系在學期間除了要學程式語言外,還要修很多的數學例如線性代數、離散數學,以及各種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等等,訓練在於未來可以有能力開發各種大型系統和應用軟體。而資管系偏重於系統應用,所以在學期間除了基本程式設計及資料庫應用外,還要學經濟學、統計學、電子商務等等商管課程。 |
本系與相關科系最主要的差異在於程式能力的培養,以及資訊領域的專精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念資工系可以成為電競高手,出國比賽拿冠軍?!電子競技是指使用電子設備(電腦、遊戲主機、街機)做為運動設備,來比賽 |
資工系容易被誤以為每天玩電腦,或是要會每種程式語言,並且資工僅與軟體相關,不能學到硬體知識。但是其實資工系有不同的領域可以學習,例如:軟硬體、韌體、資料科學、網路工程及人工智慧等。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科幻電影中的駭客、媒體塑造的「宅男」、「工具人」形象,讓人們對資工系學生有著許多誤解。資工系不是只有男生才能讀,近年來女性在資工領域的表現也越來越突出;會寫程式也不一定會成為駭客、當工程師會不會變宅是見仁見智。 |
本系與一般大學資工系所學目標相同,主要是培養資訊產業優秀人才。非僅與海洋相關,且不需出海進行學習。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無 |
本系教師在課程教學相當認真,也期望可以有效培養資訊專長人才,因此本系搶先在大一暑假開設程式設計體驗活動,希望學生可以有效利用暑假期間自主學習,以銜接開學後的課程,以111學年度程式設計體驗活動說明如詳細資料。
|
| 我的學系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VR/AR應用實作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未上傳圖片 iOS App 程式開發本課程將教授 iOS App 的程式開發。課程初期將介紹 Xcode 開發環境,與基礎視圖與控制項使用。學期中有一次上機考試,評量學生的學習程度。課程後期將以專案導向的方式,在專案主題下,學習並解決遇到的問題。 未上傳圖片 智慧型積木機器人程式設計實務
1. 學習LEGO動力機械原理與設計。 未上傳圖片 電腦視覺與人機介面這門課的目標是要介紹電腦視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人機介面的應用,教學內容側重基本數學工具與實際系統之連結,並透過程式作業以提昇同學程式實作能力。 |
程式設計及程式設計實習本系為雙班制,但在大一程式設計教學採小班制,即每班又拆成兩個班級,一學期共有四個班級在進行程式設計之課程教學。除教師上課外,並有碩士班學生及大學部高年級學生組成教學小組,於課後安排輔導,期使學生學習程式設計能達成最大效益。 圖解:程式設計補強教學,助教指導學生實作。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數位邏輯及數位邏輯實驗本系硬體課程強調理論與實作並重。課程包含電路實驗、計數器、紅綠燈等,透過正課搭配實際操作,達到最完善的教學效果。 圖解:數位邏輯實驗課程學生實作。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時勢所趨的多元選修課程本系開設很多理論與實作的選修課程,課程大部分安排於電腦教室,課堂間即進行實作,這些實作課程大部分均受學生喜愛,這些課程包含數位系統設計、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微處理器原理與組合語言、物聯網導論、計算機系統設計、iOS應用程式語言、iOS應用程式設計、物聯網技術與應用、Python程式語言、程式競賽等。 圖解:MATLAB程式設計期中上機考試。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海大資工四大領域課程本系課程分四大領域,包含「計算機系統領域」、「軟體領域」、「智慧科技(AI)與資訊安全領域」及「計算科學領域」,透過課程地圖的設計,學生可快速了解課程屬性,並依照興趣修習相關領域課程;此外本系亦設計課程路徑圖,透過此圖(附件)由必修課為開始,選修課程為後,循序漸進達到專精資工領域的目標。 圖解:本系課程路徑圖。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回系上與學弟妹分享經驗 版權:暨大資工系
呂承諭專長是資料探勘、社群網絡及機器學習,除擁有暨南大學資訊工程博士學位,也在法國取得南錫第二大學應用數學系雙聯博士學程,在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參與入口網站─蕃薯藤搜索引擎的開發工作。 2011年被借調至痞客邦擔任資料科學家,負責開發站上搜尋引擎及分群分類演算法。兩年後,呂承諭被延攬為痞客邦技術長兼大數據平台 PM,除痞客邦外,還串連城邦集團旗下網站的使用者資料,如《商業周刊》、遊戲基地、《美麗佳人》等合計約二十個網站,有效運用數據於痞客邦的文章推薦及廣告推播。
朱威達高中考進台中一中,是人生的一個轉捩點。進到都會區與優秀的同儕較勁讓人眼界大開,且積極地參與社團,訓練自己不再害怕面對人群。此外,接觸到電腦也對我的學習方向造成很大的影響。首次體會到可以撰寫程式來操控電腦進行運算,也瞭解到原來表面上許多好玩的電腦遊戲背後有許多技術。 於2007年8月加入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馬上致力於教學及研究基礎的建立。在成立「多媒體運算實驗室」之後,指導學生在多媒體分析的各個層面進行研究,研究成績斐然,也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除了參加學術會議之外,更推動國際合作。 圖解:回系上與學弟妹分享經驗 版權:暨大資工系
陳怡靜2002年進入暨大資工學士班、2003擔任國科會計畫助理,2005年繼續在暨大攻讀碩士班,2010年北上攻讀台大資工。 2013在中研院擔任博士後,目前在台達研究院擔任研發副理。 |
圖解:陽明交通大學網路工程研究所所長 / 教授 版權:黃俊穎/海大資工系友
黃俊穎學長大學進入海洋大學資工系後,在開放多元彈性的學習環境中,參與學術性社團、實驗室專題並至業界實習。畢業後分別 自交大資科系和台大電機系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8年回母系服務、2016年轉任交大資工系。曾任教育部資安人才培育計畫主持人(2015—)及資訊安全學會秘書長(2018—2021)。現為陽明交通大學網路工程研究所所長(2022—)。
圖解:陳坤志 國立中山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版權:陳坤志/海大資工系友
陳坤志學長高中時代,我就開始對於程式、電腦內部構造、物理等科目感到興趣,因此當時在選填大學志願時就都以電機或是資工為主要志願。進入海大資工後,承蒙系上老師的用心教導,讓我對於整個計算機架構的運作原理有更深的理解。 進入碩士班後,我選擇了IC設計領域繼續深造,在大學時代學習計算機架構的運作原理後,我深知軟硬體絕不是壁壘分明,而是需要互相相輔相成的,我有資工的底子,若是也能補足硬體設計方面的知識,應該會發展更全面。而也是在碩士班期間決定繼續攻讀博士班,並希望未來自己也能像海大的老師當年教導我們一樣,將所學傳承給其他人並能對科技有一定的貢獻。
圖解:新加坡商鈦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教練 版權:莊文圳學長/海大資工系友
莊文圳學長轉眼已經畢業20年了,回想起當初在海大學習寫程式的日子真是充實,從一開始的C/C++/JAVA/VB/HTML 到後面的資料結構、演算法、編譯器等等紮實的程式訓練,還有離散數學、圖形理論、機率論等等的資訊理論基礎課程等,都讓當時的我打好了未來邁入職場的能力,學校提供的宿舍讓外地的學生可以住宿,晚上都會跟同學一起在電腦教室裡研究程式,感謝學校提供這樣的環境讓我除了學理論外有機會和同學一同練習實踐。 1.活潑科技(國防役),職稱:工程師 2.遠通資訊,職稱:技術總監 3.新加坡商鈦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職稱:技術教練
圖解:李宗勳學長公司識別證 版權:李宗勳/海大資工系友
李宗勳學長大學時期,探索自我APP、前端、後端、嵌入式系統等等參與相關課程,並且參加多次技術論壇社群,發現自己對於軟體雲端系統、環境建置自動化有濃厚興趣,於是畢業後擔任SRE/DevOps軟體工程師,負責維運數百萬線上人數的大型OTT系統、開發自動化維運工具、開發CI/CD Pipeline自動化。 本人大學及碩士班皆就讀海大資工,畢業後從事於軟體及網路業 軟體開發維運工程師。 圖解:今天你選擇海大資工,明天你就能大口吃肉! 版權:莊季翰/海大資工系友
莊季翰學長由衷感謝系上的栽培,畢業至今十幾年,靠著系上為我打下的紮實基礎,讓我在職場上一直保持競爭優勢、並維持優異 的表現;十幾年間,我的職涯走遍了中國、東南亞、歐洲和美國,並與世界頂尖的工程師們一起交流、工作。所以雖然 沒有為國家社會做出什麼偉大的貢獻,但至少我幫大家證明了海大資工給我們的訓練,足以讓我們走遍全世界。 1.美商思佳訊半導體有限公司(美國-電子工程師(02/2019 - now) 2.冠捷電子福建有限公司(駐波蘭辦公室) 3.冠捷科技有限公司-高級正工程師(03/2017 - 08/2018) 4.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高級軟體工程師(08/2015 - 02/2017) 5.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08/2012 - 07/2015) |
我的學系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