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2/11/14 下午 03:52:31
學系特色
「科技藝術 TechArt」是當代藝術的新形式創作也是國際藝術發展的重要趨勢,包含互動藝術、電腦動畫、聲音藝術、科技表演藝術、生物藝術、混合藝術、人工生命、數位社群、創客藝術...等。我們結合當代數位美學以及創新科技,如互動感測技術、虛擬/擴增/混合實境、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生物與資訊等...,在清華培育跨領域創作人才,期締造臺灣另一波TechArt 2.0新契機與新氣象!
學科意涵
藝術學院學士班,旨在培養「科技藝術」跨學科創意人才,透過科對藝術來探索人與人、人與藝術、人與科技、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雲端間的一種智慧創意互動藝術與創新科技,與一般傳統藝術完全不一樣,是故,學士班之學科定義將其置於綜合藝術類。
學習方法

在共享學習、共享創意環境裡發揮創意美學!
培養車庫創客精神,發揮數位自造無限能力!
數位藝術跨域轉繹,數位文創跨域激發!

創意
科技藝術,當代藝術的 newtype !

實踐
跨域多元指導與跨域共享學習環境

經驗
交互討論與觀摩

手做
創客精神,數位自造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建議可將不同階段之作品彙整成冊,製作成果作品集(不限任何媒材或媒體,必須標註創作理念、創作年代與媒材或媒體)。
大膽發揮創作,讓我們看看你與眾不同的創作精神!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藝術學院學士班跟藝設系、清華學院的美資班之差別?
學士班主要強調當代藝術中的新形式創作-科技藝術,亦即運用科技媒介(如感測器晶片、網路、虛擬實境 …)從事創作。而藝設系主要有油畫、版畫、雕塑等專業課程以及各類工藝專業課程(木藝、玻璃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等);藝術學院有專屬教師,也特別開出的「科技藝術」跨域課程。而清華學院的美資班課程設計為多元,師資與課程來自各學院。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一般以為科技藝術是將兩者結合,然而跨領域並非只單純結合,而必須要做出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本班開設科技藝術跨域的學院專長課程,包含新媒體藝術創作(互動藝術、電腦音樂、動力藝術、網路藝術)、創新科技應用(VR/AR/MR、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旨在培育臺灣科技藝術跨域之專業創作與研究人才。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學系課程非傳統美術系與音樂系課程,而是融合了視覺、聲音、裝置、身體、空間的藝術形式。所有課程皆結合電機、資工、生物、材料之跨領域藝術課程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學士班之學習係涵蓋數位化、微電子、圖學影像程式設計、動力裝置藝術等,可使學生在畢業後從事專業領域或是跨領域之發展,出路範圍廣闊,與單就「純藝術家」或「純平面創作發展」大為不同。
我們歡迎喜歡科技與藝術的夥伴,來報考清大藝術學院科技藝術跨域學士班,讓我們一起來締造清大「科技藝術跨域的新DNA」、以及「科技藝術跨域的新文化」!
專業選修課程
-
核心選修(科技藝術組)
- 分為四大模組:軟體設計、虛擬影像、互動裝置、生物藝術
-
核心選修-軟體設計
- 動態影像程式設計、互動影像程式設計、創新科技與藝術專題
-
專業選修
進階科技藝術課程
- 分為四大方向:理論發展、軟體設計、虛擬影像、互動裝置
-
其他第二專長
- 本校各院各系所提供之專業進階學程
-
核心選修-虛擬影像
- 網路媒體創作、基礎 3D 建模即時互動、虛擬實境與藝術專題
-
核心選修-互動裝置
- 微電子互動創作、微電腦互動創作、互動科技與藝術專題
-
核心選修-生物藝術
- 生物藝術概論、生物科技與藝術、生物科技與藝術專題
-
專業選修-理論發展
- 數位美學、資訊哲學、科技文化研究
-
專業選修-軟體設計
- 人工生命、人工智慧、遊戲程式設計
-
專業選修-虛擬影像
- 音像藝術創作、3D 虛擬影像即時互動、擴增與混合實境
-
專業選修-互動裝置
- 移動通訊程式設計、人機互動創新科技設計、動力裝置藝術
-
專業選修-其他科技藝術專業科目
- 生物藝術虛實研究、基礎造形、JITA 專業科目、電資/資應選修課程
-
其餘選修
- 自選全校課程
特色課程

生物科技與藝術
課程開始將先瀏覽過往曾被視為生物藝術(BioArt或Biological Art)相關作品、科學內容,辨識科學的本質與追求,勾勒個人的、浮動的、不斷修改與變化的「生物藝術」定義。後學習基礎分子生物實驗操作的技術、原理、與發展方向,培養資料搜尋與批判思考的能力,從中發想創作。

音像藝術創作
音像藝術(Audio Visual Art)是近年熱門創作領域,國內外有非常多的創作者耕耘其中。它解放了聲音跟影像的羈絆,讓 DJ、VJ 從此融合為一體,影音的同步不再只是線性排程,各種數據、演算法才是影音共構的準則。課程中,將會循序漸進地透過各種實作,讓學生創作出富有故事以及絢麗、動人的音像作品。

微電子互動創作
介紹各類感測器的基本認識,以Arduino作為主要控制單元,同時透過各種感測器的上課實習操作,與介紹國內外相關互動科技藝術作品的應用。期待學生在修習此一課程後,能獨立使用Arduino達到一定水準,並對微電子原理與應用更加熟悉,以利未來藝術創作或互動科技研發的進行。

數位自造
本課程將由入門的基本功包含學習3D印表機、雷射切割機與CNC切割機等基本的數位自造技能,到實際運用這些數位自造工具來進行作品發想以及專題呈現。目的在培養學生面對各項問題皆可以自主性思考並動手實作來克服,進而在未來藝術創作或互動科技研發的發展上能更有實務經驗以及預先評估可行性等相關能力。

全景影像
本課程為創作課,以3D360度的動態影像結合後製影像技術,探討開發全景動態影像創作。全景影像創造一個完整的事件,所有虛擬事物都在「現在」發生。每位參與觀眾,皆可從自己的視點,觀看事物的變化歷程,觀眾每一次參與的過程,即是一個新的事件、新的敘事,而每一個事件都與自己有關,且是自我從頭到尾在場的完整事件
適合從事工作
-
升學
-
目前畢業生都以升學為最大宗,申請國內外研究所,皆有不錯成效
-
-
音樂/作曲/歌唱家及演奏家
-
從事作曲、作詞、編譜與樂器之獨奏或協奏等工作,及歌曲獨唱或合唱之人員。
-
-
藝術團隊助理
-
協助對品牌、廣告、影像等之設計,並進行實作、監督現場作業。
-
系友生涯發展

陳芷羚
熱衷音像創作、電子音樂產業,預計於未來持續創作。
考取New York University | MA Music Business
學習音樂產業相關商業領域,結合自身科技藝術創作經驗,推廣電子音樂、音像藝術產業。

翁以琳
實習過程學習到非常多課本外的經驗與知識,所以想要在畢業的一年進入職場,嘗試各樣有興趣的工作,並且也想完成在教會教琴傳承的心願。
錄音/表演/音樂老師/樂團

林品嫺
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並創作發想自身作品獲得很多成就感,對科技藝術、人機互動領域有興趣,希望能繼續研讀。
考取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多元能力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性格特質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