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108學年度起分雙專長組及永續發展教育組。大一課程著重奠定學生學習科學基礎能力,結合彈性的課程選擇,供學生探索自我學習方向。雙專長組大二前可依志向選擇本班設計的第一專長「心智、大腦與學習」或本院各系提供之第一專長學程;永續發展教育組需選擇第一專長為「永續發展教育」,培育解決人類與環境永續問題之環境管理者,及探討地球永續問題之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成立於2002年,乃國內推動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的先驅,本班課程由人社院六個研究所協作規劃,領域涵蓋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台灣文學等多個領域。透過開放、彈性與具創意的學程規劃,並配合關注在地連結、重視社會實作的教學方式,人社院學士班旨在為台灣社會培育新世紀的人文學術與文化創意人材。 |
學科意涵 |
「心智、大腦與學習」:利用認知發展、神經科學、以及教育等領域來深入了解人的思維和學習方式,奠基高層次思考力及研究能力,促使學生在具備腦與心智科學的基礎。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為提供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的單位。所謂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是指不以專業領域為侷限,積極訓練學生整合多元視野的思考能力的教育。本課程的人文社會學教學涉及以下多個領域:人類學、社會學、哲學、歷史、政經、文學與創作、語言學、文化研究、性別研究。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講述教學法:課程涵蓋知識性的導論性課程,運用講述教學法給學生系統性的理解,有利於學生在未來選修其他課程時有理論基礎。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討論教學法:本班課程有多門專題探究課程,運用討論方式,達到課程目標。經由小組針對主題進行探討,以形成共識或尋求答案,能為團體成員所接受的意見,重視互動歷程。 圖解:舊建築再利用課程馬祖參訪之小組主題討論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問題學習法:由學生提出問題,經由與教師及同儕資料蒐集、研究、討論,加強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 圖解:城鄉環境分析課程學生向外籍講師提問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實驗實作:課程涵蓋腦科學與行為科學相關儀器設備之操作訓練,以及實際研究之設計與實施。 圖解:田調課程老師帶領學生操作空拍機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未上傳圖片 體驗學習:經由學生親自參與及體驗、實作,了解課程概念與實際運作的關係,藉由問題的解決、反思等達到學習的目標。 |
![]() 本學士班的社會學、人類及文創課程皆需要田野踏查的實踐,藉以從研究現場親身理解研究的議題。 圖解:文創學程的橫山鄉踏查 版權:課程助教的紀錄 ![]() 哲學強調批判思考,透過對思考方法、形式有高度自覺的思考,以辨識是非對錯,以及言論合理與否。 圖解:本班哲學講座活動 版權:本學士班 ![]() 本學班人類學設有人骨考古的訓練,培養同學對田野發現進行跨領域分析。 圖解:本班老師向同學人骨考古的方法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秘書處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著重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可利用高中自主學習課程,配養問題解決能力、資源運用的能力,能在計畫及成果、非修課紀錄之成果作品展現研究(創作)動機、心路歷程及成果省思等。 |
資料準備中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班為院學士班,學生有更多的彈性規劃自己想要專長。可以在128學分內,選修2個專長。學生較其他教育相關科系有更多的機會跨領域學習,自主規劃大學課程,而不受限於所考上的學系。 |
本學班因為整合性的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在國內鮮有性質相同的科系;本班高年級學生須主修至少一門專業學程,例如社會學、人類學、哲學,但訓練會比其他科系侷限的學生多出廣博的人文社會學背景。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就讀本班畢業就可以當老師。不行,就讀本班的學生,若對教職有興趣,可向本校師培中心提出申請,經徵選通過後才可修習教程。本校有幼教、小教、中等教育學程可考取。 |
本班學生屬人文社會領域,專長在於整合性思考、論述及行動能力,出路廣泛,畢業生有從事NGO、教育、記者等,也有向其他領域如電影等有發展而表現優秀者。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學教育就是要當老師 |
本系許多專業學程如哲學、語言學等不見於國高中課程中,故建議可透過人社營或其他人文科普管道進行理解。此外,本班以推行實質跨領域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為目標,重視訓練多元思想綜合能力,此與單純多專長不同。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教育學院學士班為培育學生具有跨領域學習能力,於大二前可依志向選擇本院提供之第一專長,第二專長則可自由選擇本校任一科系提供之第二專長學程,以128學分畢業並完成雙專長的修習,並使學生具備跨領域能力與多元學習的機會;甲組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志趣,任選教育學院院內各系分流,沒有名額限制,提供延後分流的機會。 |
無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畢業專題本課程由學生依據專長取向選定指導教授,於大三起修習3個學期,畢業專題的形式可以為論文、計畫、成果作品...等形式。並於第三學期期末進行壁報或口頭公開成果發表。 圖解:教育學院學士班22級學生畢業發表 版權: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 國際化課程國際化課程以建構學生在永續發展教育上跨領域能力與國際化能力為目標,本課程將與國外的姐妹校相關科系共同開課,透過共同參與資源調查或社會永續課題解決的議題導向教學方式。 圖解:國際化課程架構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跨域實踐移地教學課程跨域實踐移地教學課程是透過實地學習之方式,讓同學深刻體驗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應用層面,將學校課堂所學之理論,能夠在操作地點逐步實踐。 圖解:移地教學與國際化課程架構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 跨領域對話: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本課程為教研合一的課程,將以「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計畫的成果為依據,從新自由主義的背景,採取跨領域方式分議題檢討當代社會文化的困境與出路, 圖解:計畫主持人及授課老師黃應貴 版權:學士班 ![]() 考古學導論本課程為考古學之基礎教育課程,主旨在認識考古學相關基礎知識與考古學研究方法。以世界考古學的發展為視野,介紹考古學理論的基礎架構、發展史與多元的研究策略。在考古學的研究方法上,考古學是一門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並重的學門。 圖解:清大人骨考古課 版權:NTHU 未上傳圖片 性別學導論課程以性/別作為身體的展現、主體存在的認知、社會關係的互動是個光譜性的存在, 探討什麼是性/別)?作性別是如何在微觀及結構層次交織下進行?性/別只是檢驗社會現象的變項? 等問題。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
適合從事工作 |
|
資料準備中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未上傳圖片
沈芯菱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系學士,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商研所博士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程。自十一歲起投身公益,從未接受捐款及贊助,十七年來獨力支持眾多慈善活動,獲「總統創新獎」、兩度蟬聯「總統教育獎」、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獎項,獲選「台灣十大慈善家」、「台灣百年代表人物」。 沈芯菱(1989年11月-),台灣知名慈善家。 未上傳圖片
魏揚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畢業,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魏揚(1988年11月10日-)為反黑箱服貿、學生運動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其於2014年太陽花學運中,發起323佔領行政院事件並成為現場總指揮。 未上傳圖片
陳思翰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美國紐約電影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2014年:導演劇情短片《覺醒》。2015年:導演中國院線電影、喜劇片《股瘋2015》。擔任台灣短片《幽鳥紀》製片,入圍金馬影展。《覺醒》獲2014年加州電影獎鑽石獎等多項國際電影節獎。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
多元能力 |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
資料準備中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資料準備中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