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社科教育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輔導諮商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成立於2021年,是國內第一個以「教育與未來設計」為名稱的學系。學系目標旨在培養具有前瞻未來思考、設計思考、教育方案設計與管理、學習設計,與社會設計專業能力的人才。學系主要特色包含,(1)專任教師帶導之群組小班制之專題與實作,(2) 多元的跨國移動學習機會,3) 豐富的策略聯盟夥伴與實習。 |
本校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主要培育各級學校、社區、組織企業場域之心理專業實務人才。系上開設相當多元的心理相關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修認知心理、性格心理、發展心理、社會心理、教育心理、統計測驗、輔導原理、諮商理論、團體諮商、遊戲治療、臨床心理、變態心理、行銷心理、組織心理、人事管理等課程,快開始規劃自己的心理學技能樹吧! |
學科意涵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是一個強調教育與未來思考的學系,目的在於透過未來思考與設計思考,培養學生領導能力、學習設計能力與社會設計能力,從而用設計去新組織,及用設計去改變社區與社會。 |
本校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在專長領域上奠基於原有之基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諮商輔導和工商心理之上,目前師資分屬與整合發展為「輔導與諮商心理」、「認知與教育心理」、「社會與文化心理」、「工商與組織心理」等四個學群。 |
學習方法 |
![]() 本系課程架構,涵括:1) 基礎課程:涵括教育與未來設計必備的基礎能力課程。 圖解:CDIO圖示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課程架構 版權:本系提供 未上傳圖片 2) 核心課程:以「前瞻未來」、「領導管理」、「學習設計」為三個專業領域核心。 未上傳圖片 3) 加值課程:包含「溝通表達」、「設計企劃」與「學習培力」三大類專業課程。此部分課程主要透過基礎與核心課程訓練後,近一步塑造具有統合、總整與分析處理教育與社會議題能力。 ![]() 專題與實作:訓練學生從一構想的發想到具體化操作實踐方案的一系列過程。專題實作提供的工具,包括透過工作坊、田野調查與專案方式訓練從構思到操作教育與社會設計企劃能力。從大一延伸到大四的「專題與實作」課程,包含「專案型」、「活動企劃型」、「專題策展型」與「創作型」,層層累積多元的企劃與設計能力。 |
![]() 個人省思:在課程與實務經驗中,梳理生命、反思議題、提升自我覺察與敏感度。 ![]() 實務演練:學習應用理論,精熟晤談技巧,開發大腦的諮商四核心處理器。 ![]() 研究參與:培養心理學研究的基礎知能、思路邏輯能力與嚴謹的研究態度。 ![]() 求知實踐:參與學術研討會/工作坊追求知識、增廣見聞。 ![]() 認輔實習:親身踏入各實務場域,點燃助人熱忱、投注人文關懷、實踐專業知能。自我實現:透過參與社團、學生會、系學會、營隊,追求成長與改變,實現自我理想,學習團隊溝通與合作、人際應對與處事應變能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從大一延伸到大四的專題實作課程的探索議題能力、教育結合未來思考與設計思考的跨域力,及銜接職場的獨立專題企劃與策展執行力,是本系專業培力的一項特色。因此在高中階段,除了課業表現的語文能力與公民與社會知識領域實踐力外,鼓勵在高中階段之選修課程,或各項研究、實作探索課程,提出個人及累積個人特質的小論文或相關成果作品。同時,也鼓勵多元參加及規劃辦理校內、外社團,或班級專業活動,具有領導同儕精進自我能力及團隊互助合作之成果活動。 |
除各個基礎學科與知識的學習外,鼓勵多參與課程外的活動與講座增廣見聞,追求成長與改變,實現自我理想,學習團隊溝通與合作、人際應對與處事應變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是國內第一個以「教育與未來設計」為名稱的學系,學科基礎理論課程涵括教育學、學習心理學與社會學。所以,學系與這些學科據有學科基礎的關聯,但本系強調跨域性與整合性,也強調未來思考與設計思考,更強調以前瞻教育出發培養學生的專題與實作的能力,透過理論與實務並重,強化學生畢業的專業度與就業力。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配合當前教育的需求持續更新並強化師資及設備,利用心理與諮商領域專才的優勢,突破框限拓展新的專業發展領域,為社會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本系除培育學校心理與諮商輔導人員外,亦為社區及工商業界提供相關教育與輔導、行銷管理等人才。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名稱為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或與工業設計、雕塑、藝術設計學系會被相提並論。但本系強調培養的設計能力,主要並非物件的設計,而是以人為中心的組織創新設計、教學課程設計、展演製作人員、策展專案管理人員、媒體公關宣傳人員、使用者體驗研究員,及具社會調查師能力的社區與社會改造的地方創生人員。 |
本系培養各級學校、社區、組織企業等場域之心理專業人才,課程涵蓋各心理學領域的探究、輔導諮商、工商心理等專業知能,畢業任職或貢獻於學校教育/輔導諮商/社區心理服務/組織企業部門等;亦可參與師培甄選任職輔導教師、進修諮商/臨床心理碩士考取心理師執照。為一兼具理論研究與實務應用之專業心理學系所。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強調透過教育與未來思考與設計思考引導組織、社區與社會的創新。未來思考易被誤解為是進行預測,但我們要影響組織、創新組織,都需要探究組織的願景,透過學習設計CDIO構思/設計/實施/操作,以及設計思考的同理心/定義問題/創意發想/原型製作/測試,結合為培養當代跨域人才的重要專業能力。 |
除了傳統心理科系包含基礎心理學、心理測驗、研究方法等課程外,提供有系統的諮商輔導、社區心理服務、人力資源、行銷管理等應用課程,著重實踐導向與理論研究並重,畢業後除報考相關研究所進修諮商/臨床心理碩士考取心理師執照,亦可任職或貢獻於教育/輔導諮商/社區心理/組織企業等。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學系的網站,對學系有更多資訊的提供,包含學系簡介影片、學系特色、課程架構、未來發展、獎學金、國際交流與學等,歡迎造訪本系網頁:http://www.edfd.tku.edu.tw,或學系IG(https://www.instagram.com/tku_edfd/),或學系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或直接來電聯繫:02-26215656#3001。 |
多樣專門領域與專精領域學分:提供多重延伸應用課程組合,讓您徜徉在兼顧理論與實務之心理學殿堂,跨域深耕。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前瞻教育設計專題與實習學生透過學生工作坊,探索21世紀全球、社會、產業趨勢與問題,以培養學生面對真實世界的洞察力及問題解決能力。課堂活動分為專題座談、學生研究工作坊、及多元成果展示。 圖解:工作坊 未上傳圖片 教育與未來設計導論在快速的社會變遷過程中,教育往往是推動變遷的關鍵性力量。透過前瞻教育與未來設計的結合,本課程提供課程參與者對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課程概觀性的理解。課程提供修課同學,從未來思考、領導能力、學習設計能力、社會設計能力,四個不同面向理解學系的特色,並進行理論與實務的辯證。 未上傳圖片 田野調查這門課程主要介紹人類學式的質性研究方法中的田野調法。本課程強調田野研究操作的操作過程的理論與實務。本門課程的進行,也不僅僅侷限於介紹田野研究的技藝層面而已,更是從田野的民族誌作為研究方法的介紹,讓課程參與者了解如何進行一個好的研究設計,經營田野,以及具備能力評估如何是一個「好」的田野研究。 |
![]() 認知心理學
1. 讓學生了解與認識認知心理學的範疇、基本議題及研究方法。 ![]() 發展心理學
1. 能了解兒童身心發展內容與理論。 ![]() 性格心理學
1. 熟習人格心理學相關理論與研究方法。 ![]() 實驗心理學
1.修課學生已具備基本對人類行為科學的瞭解。 ![]() 正向心理與健康
1. 瞭解正向心理學的發展與內涵。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
曾筱茹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所輔導諮商組在職專班碩士生,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擁有教育部國民小學教師加註輔導專長教師證書,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畢業。 因高中生涯相關課程,開啟想從事助人相關工作的性向探索。大學時,除了心理諮商的能力培育,亦修習國小教育學程,並透過志願服務和認輔學生,增進學生輔導的實務知能。畢業後,曾擔任補救教學、科任、班導、兼輔等教師工作。104年考取竹大附小(現清華附小)專輔教師,負責協助落實校園三級輔導工作,提升孩童生活適應能力。 ![]()
潘韋汝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碩士、警察專科學校 授課教師、內政部警械修理廠 心理諮詢委員、新北市板橋區樂齡學習中心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心理學組 博士生 取得諮商心理師證照後便投入新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學習系統合作,爾後便開始行動心理師的生涯,服務軍警、監獄、樂齡長者、各級學校等等,於社區服務的過程中看見體制、系統與個體間之不易,進而期待藉由博士班之攻讀,將實務經驗結合實驗以改變教育體制與創建本土化之心理學理論。 ![]()
賴聽柔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畢業、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102年榮譽會員、國泰世華銀行人力資源部襄理。擁有乙級就業服務技術士、Willis Towers Watson全球職位評等系統職位評等師、DDI職能分析師資格。 大學擔任系學會幹部外,亦曾任暑期實習發表會總主持人、專題發表會總召,大四時透過推薦甄試進入中央人資所,碩士畢業時獲選當年度系所推薦斐陶斐榮譽會員,求學期間曾於台北士林地檢署、凌陽科技、自強基金會、聯景光電實習。畢業後任職於國泰世華銀行,曾負責招募、晉升、資遣、調薪、人才/職涯發展等專案。 ![]()
張景淳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畢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資源教室輔導人員、臺灣體育大學合作講師。擁有諮商心理師證照 求學期間曾於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竹地區國軍空軍醫院精神科、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健康與諮商輔導組實習。就讀碩士班期間亦曾於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擔任專案助理、新竹生命線擔任協談義工。目前任職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資源教室,負責協助校內身心障礙學生之生活適應及課業輔導相關業務。 ![]() 圖解:畢業系友葉耘綱 版權:葉耘綱
葉耘綱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諮商組碩士班研究生(2017~迄今)、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學士(2012~2016)、輔導季刊編輯助理(2013.09~迄今)、新竹市青草湖國小—認輔老師(2016.01~2016.06)、新竹市青草湖國小—諮商實習(2015.09~2016.01) 高中開始接觸心理學相關書籍,因而產生興趣。大學如願就讀心理諮商相關科系,為了自我進修及貼近實務,曾參加義務張老師儲備訓練,也為了拓展視野和貼近多元場域,曾到新竹榮民之家、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等機構擔任志工以及竹大附小、青草湖國小擔任認輔老師。目前以考取諮商心理師執照為目標,就讀於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