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長庚大學 人工智慧學系 |
銘傳大學 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桃園校區)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人工智慧學系」以培育AI人才的基礎教育為目標,因應AI應用於各學科、各行各業的國際趨勢,隸屬於獨立設立的「智慧運算學院」。學系有多位專攻AI理論與智慧工程的專任教授,並聘有多位跨領域,跨學院,跨國界的合聘教授。AI學系參考國內外名校的AI課程內容,精心設計了為AI科技人才量身打造的科學基礎與實作訓練課程,以「智慧應用」、「智能工程」及「智知科學」為學術架構,幫助學生建立堅實的AI知識與工程能力。 |
本系的發展特色在於整合資訊工程與通訊原理等重點領域的知識,朝向智慧物聯網 (AIoT)、電腦網路管理與無線通訊等方向發展;並且將研究成果具體實現在智慧型機器人、智慧生活、網路通訊等應用。無論是教學設備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或是實務能力的養成,均不遜於許多國立大學的相關科系。 |
學科意涵 |
人工智慧是智慧運算建立在資訊、統計、網路的基礎上,研究機器學習及在各應用領域的機器(人工)智慧。各應用領域有個別專業知識及技術,形成其外層核心知識。 |
電腦與通訊工程系是為了因應現今資訊與網通科技產業發展趨勢所成立的科系,學習範疇包含程式設計、電子電路學、微處理機系統等基礎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則包含網路管理、人工智慧技術、物聯網和無線通訊等。這些課程能夠奠基學生在日後成為程式設計師、智慧物聯網或網路、通訊工程師的良好基礎。 |
學習方法 |
![]() 課堂講授:由教授解析人工智慧與資訊科學基礎理論,帶領學生透過演算法或是程式解決人工智慧問題。 圖解:課堂講授 版權:自行製作 ![]() 實驗實作:透過程式設計與伺服器使用進行實驗的設計與實作,以理解演算法與設計流程運行狀況。 圖解:實驗實作 版權:自行製作 ![]() 分組專題:透過分組方式,由教授指導進行實際專題研究,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比賽,參與暑期實習等與職場場域吻合之教學活動。 圖解:分組專題 版權:自行製作 |
課程講授:採取做中學的教學策略,實務比例佔七成;理論約佔三成,教師利用手把手實作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熟悉課程內容的基礎框架,依例反覆練習和操作,讓學生對程式的撰寫或儀器操作產生信心,並能自我學習與成長。 圖解:老師講解原理並實際示範操作,學生依例練習 版權:銘傳大學電通系自有照片 ![]() 分組專題實作:設定主題要求分組完成,適當時機實際操作示範,引導學生聯想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學習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能力。 圖解:引導學生聯想,透過團隊合作實作 版權:銘傳大學電通系自有照片 自主學習:資訊科技新月異,老師從旁協助引導,學生學習自我尋找學習資源,自我學習,以增進自我探索能力。 圖解:老師從旁協助引導,學生學習自我尋找學習資 版權:銘傳大學電通系自有照片 ![]() 證照與校外競賽引導教學:本系有許多課程均配合國際證照規劃教學內容,協助學生於課程結束前考取證照。此外,系上老師每年都會利用專題研究的成果,積極帶領學生參與各項國際機器人競賽,以強化學生實作能力、創新思維與激發潛能,同時也可以拓展視野及提升學術風氣。 圖解:本系師生參與國際機器人競賽獲得耀眼佳績 版權:銘傳大學電通系自有照片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學生必須擁有自主學習並練習實際操作的能力,平時培養發掘問題,並透過各種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的方法,透過實際操作各種方法,學習評估各方法的好壞。 |
在各種學習活動中,能夠培養主動探索與動手實作的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人工智慧學系,主要學習課程為電腦基礎科學(如計算機概論與各式程式設計)、基礎科學(微積分、離散數學、線性代數、數值分析、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等)、與人工智慧相關理論與應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主要為資料科學與軟體設計與應用,不包含電機資工的硬體相關課程或是資管系的管理課程。 |
1、與他校通訊系的異同: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以人工智慧所需的數學、程式語言設計、人工智慧概論、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等作為基礎核心課程,大二大三大四再依學生興趣自由選修「智慧醫療」、「人工智慧應用」、「電腦科學」等領域。故未來出路不僅是工程師,更可以跨足資訊工程、醫學工程、智慧工廠、智慧製造、資料科學、演算法設計等跨領域傑出人才。 |
迷思:電通系畢業後會去當通訊工程師、修手機。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人工智慧學系以人工智慧相關軟體工具開發為主要學習內容,並解決應用領域的問題,開發相關的問題解決方法。 |
迷思:電通系就是學通訊,而通訊有大量的數學,所以很難學!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智慧運算學院」成立於2022年,是全國首座專門為人工智慧教育與研究設立的「學院級」學術單位,提供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以培育國際水準的頂尖AI人才為目標,因應台灣科研與企業的AI大未來需求。 |
「電腦與通訊工程」內含「通訊」二字,高中生常將本系視為傳統的通訊工程系,認為未來需要應付非常多的數學和通訊理論課程,使用到電腦的地方較少。事實上,本系的特性屬於資訊學群,課程規劃和發展方向在於強調資訊工程與數據通訊、5G和網路通訊等領域的整合。本系學生在機器人系統設計、智慧生活研究、網路管理與資安、天線設計等,均有卓越的成果表現。 |
我的學系 |
長庚大學 人工智慧學系 |
銘傳大學 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桃園校區)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人工智慧與社會決策人工智慧可以搜集許多網路資訊,經過分析作為輿論觀點與社會決策的重要資訊。 未上傳圖片 專題研究3~4人 一組,長達一整年的專題研究,讓學生挑選自己最有興趣的題目,從題目的分析、競品的比較、產品目標設定、功能分析、程式實作、使用者測試,最後參與校內專題競賽或國內外比賽,整合在四年中所學的所有知識。 未上傳圖片 校外實習透過直接參與職場工作,了解人工智慧工作場域的樣態,讓學生儘早學習職場所需的技能與心態。 未上傳圖片 機器人學習透過機器人本身的感測元件,與環境交互作用中自主學習,學習包含機器人運動、與其他物件的接觸與互動、語言互動等能力。 |
![]() APP程式設計本課程帶領同學循序漸進地學習,從最基本的Java程式設計開始到完成App作品開發,逐漸熟悉手機App程式設計領域。課堂內容包含介面設計、互動網站和雲端網路等,均為趨勢產業所需之關鍵核心技術。同時,老師也透過分組專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協同合作、和溝通表達能力等軟性能力。 圖解:實際動手操作學習 版權:銘傳大學電通系自有照片 ![]() 機器人程式設計本系的機器人設計課程,旨在於在幫助學生利用所習知的工程技術和數學基礎,進一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課程中詳細介紹機器人學之基本知識,包含座標系統轉換、機器手臂運動學、動力學、路徑規劃、以及控制理論等。修習這門課能夠讓同學深入了解機器人的內涵,培養應用資訊技術的解決問題能力。 圖解:實際動手操作學習 版權:銘傳大學電通系自有照片 ![]() 物聯網系統本課程主要在教導學生如何實現物聯網的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開發,並利用Python程式設計人工智慧(AI)框架,將AI應用到物聯網的範疇。透過物聯網設備平台的實際操作,同學們可以結合各種感測器建構物連網的基礎架構,再透過AI技術進行分析與決策,便可以發展能夠實際應用的智慧物聯網(AIoT)系統。 圖解:實際動手操作學習 版權:銘傳大學電通系自有照片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長庚大學 人工智慧學系 |
銘傳大學 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桃園校區)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
郭行之銘傳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學士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資訊工程博士候選人 郭行之於2015年自銘傳電通系畢業,並在取得台灣大學碩士學位後赴美攻讀博士學位。2019至2021年進入Amazon Alexa暑期實習計畫,從事自然語言處理演算法研發,目前為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資訊工程博士候選人,研究專長為機器學習。 ![]()
姚昇伯銘傳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學士 中正大學電機工程所碩士 現任聯發科工程師 2020年碩士畢業之後,先服務於瑞昱半導體擔任系統設計工程師,負責驗證Ethernet 相關的產品,熟悉USB protocol等;並在隔年加入聯發科技,擔任手機產品的軟體工程師,負責Kernel driver porting, DDK。 ![]()
林郁萱銘傳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學士 台北科技大學電子所碩士 現任德商英飛凌日本分公司Bluetooth 應用工程師 曾任美商博通台灣分公司WLAN 系統工程師、美商賽普拉斯台灣分公司WLAN 系統工程師、美商賽普拉斯日本分公司Bluetooth應用工程師。 ![]()
蔡孟哲銘傳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學士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碩士 現於晶心科技擔任架構研發工程師,負責DSP math函式庫與演算法開發。 ![]()
張立穎銘傳大學 電腦與通訊工程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機所碩士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機所博士候選人 Intel工程師 張立穎2013年於銘傳大學電通系畢業。2015年於臺科大電機所取得碩士學位並獲得中華民國資訊學會最佳碩士論文獎。於2017年進入臺科大博士班就讀,在學期間獲得臺科大傑出青年獎、2篇國際最佳論文獎與6篇國際期刊與研討會,主要研究為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演算法。 |
我的學系 |
長庚大學 人工智慧學系 |
銘傳大學 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桃園校區)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