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2/11/14 下午 02:18:28
學系特色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旨為訓練專業助人工作者,並將自己定位為「行動者」、「陪伴者」的角色,對社會中的弱勢族群、社會議題,採取實際行動、共同解決/面對困境。因此社工系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行動力與實作能力,透過實際行動,解決社會問題,以落實社會正義。到目前為止,臺大社工系已培養出為數眾多的社工師及社工專業領導人才,對臺灣社會福利的發展,功不可沒。
學科意涵
社會大眾對社工系的想像,不外乎是在訓練出具有同理心的助人工作者,而臺大社工系不僅止於此,是以訓練學生「對社會需求具有高敏感度,並透過專業技巧,以求社會正義落實」為教育目標,並作為系所發展的主要方向。社工系創立的基礎,即在於藉著實證研究與實地參與,回應社會變遷中各種弱勢族群所面臨的多元問題。
學習方法
未上傳圖片
反思討論:社會工作教育著重學生獨立思考,臺大社工系尤其著重學生發展批評反思和口語表達能力,因此課程常會以分組討論方式,讓同學學習和培養思考的習慣,並透過討論分享,讓同學激盪出多元論述。
未上傳圖片
團體合作:社工專業在實務場域常需要進行跨專業合作,社工實務也經常需要團隊和資料的整合,因此臺大社工系多數課程會安排同學分組做團體報告,透過溝通、協調、合作,共同完成一學期的小組作業。
未上傳圖片
社會參與:社會工作為應用的學科,臺大社工系部分課程期待同學在課程之餘,透過參與學校、社區、社會活動,了解社會議題與特殊族群的需求。
未上傳圖片
實習實作:臺大社工系必修課程中,要求同學進行暑期和期中的實習課程(暑期為全職6-8週,共至少240小時;期中為一週一天半到兩天,共至少200小時),讓學生直接進入到實務場域,直接了解社會工作的實務內容、任務、宗旨,並透過機構和學校的督導制度,討論在實作過程中的經驗和反思,同時整合課程知識與實務經驗。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建議對社會工作學系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高中時期嘗試思考自己有哪些感興趣的社會議題、群體等(例如:貧窮、心理衛生、兒童青少年、身心障礙、多元性別、原住民族等等),並試著去關心這些議題,藉由實際去參與相關的活動、社群、專題研究等,培養對社會議題、社會需求的認識與敏感度。同時在這些探索過程中,也可以去思考是否這些議題與你個人的生命經驗有所連結、影響你對社會工作感到興趣等,這些也都有助於培養個人反思與同理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透過專業的知識、技巧、價值,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促進或恢復其社會功能,滿足基本人性需求,關懷弱勢族群,實踐社會正義。社會學系是研究人類社會的集體現象或行為,心理學系則是著重在理解個人內在心理動力。社會工作學科藉用部分社會學及心理學理論,以系統的觀點,理解人與社會的互動,進而提供需求滿足。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當代媒體對於社會工作專業仍存有誤解,包括對於社會工作專業性的質疑、勞動市場的理解偏誤。社會工作專業在社會上具有高度不可替代性,且因應社會變遷快速,新興複雜社會議題萌生,社會工作的重要性更為提高,因此在未來就業尚無疑慮。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部分學生認為社工系課程較輕鬆,然社工系著重自我探索與覺察、社會參與實踐、批判反思,表示學生需做大量探索,以了解自己與社會的互動,這個過程對某些同學來說是困難的;部分課程要求課外社會參與,對於時間的分配,需額外花心力;課程要求積極參與討論,在與同學和老師互動中,發展批判性思考,這非僅能依靠閱讀能得到。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無
特色課程
未上傳圖片
社會工作概論
社會工作的入門課,本課程的目的在於使初學者對社會工作專業有初步正確的理解,並藉此對社會工作專業產生興趣。基於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授課的內容首先介紹當代社會福利的發展,和社會工作專業發展過程中回應社會、政治與經濟問題的歷史經驗,藉此傳承社會工作創建者的精神。
未上傳圖片
家庭社會工作
面對今日變遷中「家庭」所經歷的種種適應困境與挑戰,晚近的社會工作實務發展越來越重視體現「以家庭為中心」的處遇觀點,主張不論運用間接或直接的社會工作方法,不論干預的焦點是針對家庭內的個人或家庭整體,皆應以「家庭」為干預的中心點,以增強「家庭」與其成員的生活功能,俾使順利因應社會變遷所帶來的不適應發展。
未上傳圖片
少年福利與權利
以社會工作專業的視角,探討少年需求、福利與權利等內涵,剖析現今華人社會中少年所面臨之挑戰,與其社會文化脈絡下的基本福利與權利,並探討在此情境下少年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與挑戰,藉此檢視社會工作領域在處理少年問題時所採用之處遇策略的合宜性。
未上傳圖片
原住民族與社會工作
本課程之規畫涵蓋上述要點,期待同學修習這門課後,對於原住民族當代社會問題能從歷史與社會演變的脈絡有更全面的認識與理解,並透過認識原住民族世界觀及文化優勢,提升原住民族助人工作之文化敏感度,並重新思考符合原住民族部落與個人需求的社會工作方法。
未上傳圖片
社會企業與創新
社會企業的本質即為運用創新的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其組織特色提供非營利組織研究自給自足並永續發展的可行方向,亦促使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時,調整過去捐助社會公益的傳統作法,同時讓創業者審視事業經營的初衷,及其所能帶來的社會影響力。
適合從事工作
-
社工人員
-
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對社會生活功能有障礙的個人或家庭,提供教育性或預防性的服務及輔導諮詢之人員。
-
-
社會工作研究人員
-
從事與社會工作、社會政策有關的知識領域研究,並將其應用在相關工作上。
-
-
公家機關相關人員
-
1. 接受人民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員。2. 依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
-
-
專員
-
社會工作畢業生目前的出入相當多元,除了熟悉的社工、公務員、研究員外,也有許多系友在 ( 如:社會企業、新創非營利組織)將社會工作的知識運用其中
-
系友生涯發展

陳彥良
學習經驗:學士班
執業經驗:擔任過醫院社工、家扶中心社工、桃園市政府社會局社工、督導、科長等

江玫曦
學習經驗:學士班
現職: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Brown School Evaluation Center方案評估專案經理

呂欣潔
學習經驗:學士班
經歷:從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文宣部主任、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等
多元能力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性格特質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