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2/11/14 下午 11:14:01
學系特色
文學院學士班以本院哲學、歷史、藝術學三研究所為基礎,以中、英、法文三系為支點,透過整合師資及教學資源,達到人力彈性調度、資源有效流通,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提供具充分彈性的跨領域學習模組。培養具有邏輯思辨、人文關懷、美感涵養及跨領域應用能力的未來人才。除注重人文的專業性及應用性外,更提供自然與社會科學、工程與技術的涵養機會,鼓勵學生大量自由選課,依自己的性向規劃學習,使學生得以培養未來所需的學力。
學科意涵
本學士班強化學生洞悉當前社會脈動之能力,側重人文學科的基本訓練,打破固定學術領域的限制,透過自由的主修課群組合,讓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方向。本班以四類專業課群:哲學思維與經典詮釋、知識傳統與歷史應用、藝術與視覺文化,以及影像與敘事為基座,縱貫四年的專題計畫為軸心,發展理論與實務兼具的人文教育。
學習方法

課堂學習:教師講授關於思想、歷史、藝術與文學及文化的知識與分析方法,啟發學生批判思考。學生透過指定教材研讀,回答問題、參與討論,進而撰寫報告或論文。
圖解:藉此畫作探究藝術、歷史與哲學。
版權:名畫檔案www.ss.net.tw/paint-147_68-3683.html

自主學習:在有教師支援的條件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性向或志向選擇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本學士班並特別鼓勵以人文為基礎的跨領域學習內容,以及實用導向的學習目標。
圖解:以策展為學習。
版權:自己攝影。
未上傳圖片
計畫導向學習:從大一開始有意識地探索方向,在大二以上最多可有五個學期的時間發展專題計畫。本學士班特別鼓勵人文的應用與實作,學生以個人或團隊合作的計畫為主軸,發展適於自己的學習路徑。
圖解:實作一支宣導「永續食糧」的短片。
版權:學生自製。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專注一個主題,知識性或技能性皆可,持之以恆,跟隨學校裡或網路上的老師學習。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不分系學士班是未來的教育趨勢,然而,國內至今人文學院仍未出現整合哲學、歷史、藝術,以及文學在視覺領域方面實踐等專業的學士班,也未見以專題計畫製作引導跨領域自主學習的課程設計方案。故本學士班的設立,不僅是培養國家未來社會人力需求的搖籃,也是國內創新教學的發端。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社會上常有人文專業難以就業的錯誤觀念。事實上,在機器的能力愈來愈強的世界裡,需要特定「硬技能」的工作消失得最快,反而是機器不能取代的人文知能才是社會的亟需。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計畫導向:雖然專題計畫以產生實際作品為目標,但它是藉以學習的方法。學生的主要目的仍是學習與充實自我,並非製作產品。
自主學習:並不是漫無目標地自己摸索,也不是把教育的責任完全轉嫁給學生,本班教師仍會負起教育工作的責任與義務。學生是在有教師支援的條件下,從事自主學習。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本學士班將結合中大文學院傲視全國大專院校的影視設備和研究資源,如:國內大學罕有的專業實驗劇場(黑盒子劇場)、戲劇專業教室、電影文化研究室、魔光實驗室,以及擁有全國最豐富崑曲文物典藏的戲曲研究室,設計人文應用之課程,透過產學合作經驗豐富師資的引導,落實人文學科與表演藝術的跨域對話,從而提升台灣人文學科學生的實務專長。
特色課程
未上傳圖片
人文與科技發展
此課程為文學院學士班一年級的基礎課程,在學士班的整體課程規劃中,這門課的任務就是要藉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展開學生的視野:對於人文與社會議題的視野,以及國際視野,進而以此為基本的動機,展開跨領域數位人文的學習旅程。而本課程標題中所謂的科技發展,也是沿著議題的軸線而展開。
未上傳圖片
影像與敘事分析
透過主題導向的中英文作品欣賞討論,培養學生分析文學與電影的基本能力。
未上傳圖片
數位人文工具導論
本課程擬為文學院大學部學生設計適合其背景知識、學習性向、應用需求的數位工具入門課程。文史哲領域的學生有其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學習目標,為將數位科技納入其專業發展的工具箱內,需要培育學生達到流暢溝通的能力。所謂溝通可粗分為對機器的溝通,此即程式語言的撰寫,以及對專業資科人士的溝通,此即資科領域的觀念語彙。
適合從事工作
-
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
其實本班成立於 109 學年,如今(111 學年)僅有三屆學生,也就是最年長的同學也才大學三年級。因此,本班尚未有畢業生流向調查。就目前來看,本班多數同學有意升學深造。
-
-
書籍編譯人員
-
其實本班成立於 109 學年,如今(111 學年)僅有三屆學生,也就是最年長的同學也才大學三年級。因此,本班尚未有畢業生流向調查。就目前來看,本班多數同學具有寫作與編輯能力。
-
-
導演
-
其實本班成立於 109 學年,如今(111 學年)僅有三屆學生,也就是最年長的同學也才大學三年級。因此,本班尚未有畢業生流向調查。就目前來看,本班多數同學選修「影像與敘事」課群,有能力也有興趣擔任總指揮節目、電影等的錄製,並負責解釋劇情、指導排演等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多元能力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性格特質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