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2/11/14 上午 11:15:19
學系特色
因應當前資訊科技與傳播科技之發展趨勢,新媒體傳播內容組旨在培育學生具備數位敘事力的內涵,藉由傳統媒體所應有之內容製作能力,針對新聞編採製作、MV、廣告、微電影、紀錄片等之表現方法,在新媒體中整合並創新相關應用能力,以培養新媒體時代兼具深厚內涵及創新科技的製作能力之整合型專業人才。簡單的說,就是培育強化傳統媒體製作能力,運用於新媒體工具中之人才。
學科意涵
資訊傳播學系是使用資訊媒體,同樣應用於新聞、廣告、行銷等各種傳播工作。本系以資訊科技整合數位傳播作為發展方向,將「資訊科技」、「傳播媒體」、「感知設計」作為課程的核心領域,重視個人基本能力的創造啟發,培育學生兼具數位媒體素養與資訊科技之專業能力。
學習方法

課堂講授
由教授帶領同學學習相關領域知識,利用實際案例協助同學了解課程內容,並做實務操作。

數位學習
利用遠距教學或翻轉教室的方式,搭配數位教材進行學習。

專題導向式學習
課程成果以專題方式呈現學習成效,有助提升學生之學習興趣。
圖解: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文茜講堂
版權: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服務學習
配合大學社會責任的推動,將課程與社區服務結合,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

總整課程
畢業前同學依專業4-6人分組完成畢業專題,利用專題成果驗證四年所學。
圖解: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畢業專題校外展
版權: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可以多嘗試:一、參與媒體識讀或媒體近用相關課程,嘗試利用新媒體進行自我表達與創作,藉由新媒體平台,發布或展現自己的觀點,並且試圖反思創作成果與效益。二、可以參加有關傳播科技相關的展覽,並且從中獲取傳播科技相關新知,並且記錄參與心得。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新媒體傳播內容組
因應當前資訊科技與傳播科技之發展趨勢,新媒體傳播內容組旨在培育學生具備數位敘事力的內涵,藉由傳統媒體所應有之內容製作能力,針對新聞編採製作、MV、廣告、微電影、紀錄片等之表現方法,運用在新媒體環境中之傳播整合應用能力,以培養新媒體時代兼具深厚內涵及創新科技的內容製作整合型之專業人才。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可分兩大類,傳播技術和傳播的數位內客。在數位內容方面已經有不少校友從事:電視、網路之影音新聞製播企劃人員,亦包括動畫與數位娛樂等影視媒體產業相關工作。而在傳播技術則有:網路平台工程師、手機APP工程師、社群媒體平台工程師、學習技術平台工程師、數位媒體之系統分析、程式設計、專案管理等資訊科技工作。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一般對資訊傳播會以為是科技類課程,也有人認為是拍片科系。本系分兩大學程結合傳播內容與科技,專攻電視台及社群媒體和新媒體平台之製播能力。讓學生兼具傳統媒體之敘事能力,同時也兼具互動媒體技術和人工智慧媒體技術。成為領先媒體人員之創新傳播人才。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AI和自動化科技的來臨,許多固定程序的工作將會被機器取代。然而本系除了技術的訓練外,更把重點放在創作創新的訓練,培育同學學習不會被機器取代的工作。尤其是內容創作,網路平台創新和呈現技術的創新。培育學生跨領域的整合能力,尤其是融合傳播媒體、資訊科技與感知設計之整合發展。另外具前瞻性、國際性之優質資訊傳播專業人才是未來各界搶要的人力。創新機制數位行銷人員也是本系訓練主軸,也是各界缺乏之人才趨向。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基礎程式設計
- 進階程式設計
- 電腦繪圖
- 新媒體內容技術與設計
- 平面影像設計
- 網頁設計與數位敘事
- 動態攝影與剪輯
- 新聞採訪與寫作
- 傳播敘事與劇本創作
-
大二必修
- 人工智慧與雲端應用
- Unity 多媒體應用
- 媒體數據分析
- 網路媒體與社群分析
- AR/VR 應用實務
- 傳播倫理與法規
- 情境感知傳播應用
- 資訊視覺化
- 智慧媒體分析與行銷傳播應用
- 新聞攝影與剪接
- 媒體傳播資料庫製作與應用
- 紀錄片製作
- 影音製作技術
- 影音傳播資料庫製作與應用
- 資料蒐集與田野調查
- 進階採訪實務
-
大三必修
- 畢業專題(一)
- 3D 與虛擬攝影棚應用
- 傳播理論
- 網路訊息檢索與分析
- 知識性節目製作
- 製片實務
- 影音虛實整合
- 互動裝置媒體應用
- 影音特效實務
- 劇情短片製作
- 廣告企劃實務
- 新聞播報與轉播技巧
-
大四必修
- 畢業專題(二)
- 資訊研討
- 畢業展演
- 網路新聞平台應用實務
- 數位創作與行銷
特色課程

畢業專題
課程規劃注重市場需要,課程內容紮實、豐富,兼重理論與實作,透過畢業專題與產學合作的訓練,培養學生實務應用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使學生畢業後能快速投入職場。本系每年舉辦畢業專題成果校內展、校外展、以及主辦中部地區資訊專題成果競賽暨觀摩會與電影節等活動,讓產業界感受本系學生的優質專業表現。

平面影像設計
本課程以創意與實務並重的觀點,教授數位影像的設計與製作。課程從創意思維出發,從製作中學習,導引同學設計各種影像媒材與形式,並以符合業界規範的角度審視數位影像的實用性與創意性,在實務上教導如何設計視覺化的影像內容,並讓同學能熟悉運用數位影像設計相關之專業軟體。

攝錄影實務
使學生理解當前攝錄影領域之發展現況,分析攝錄影作品於技術面之優劣,比較不同範疇流派之差異,獲得運用與實作本課程理論與概念之技巧如構圖、光源、後製作等,含平面與影像攝影之基本技術,引發對本課程之興趣並進一步激發自主學習相關領域如美學、影視批判、影視創意等能力,進一步作為藝術能力之基礎。
圖解: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虛擬攝影棚
版權: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影片製作專業人員
-
運用畫面剪輯、文字排版、影像處理、混音處理等技術,製作出節目帶。
-
-
行銷企劃人員
-
從事行銷企劃擬定,透過廣告、公關、媒體、品牌的資源整合與運用,達成產品或活動最佳的曝光效果,以提升公司形象及產品競爭力。
-
-
新聞採訪記者
-
以調查採訪、專訪、完整報導等方式蒐集查證事件訊息,並將採訪資訊加以整理撰寫,提供報紙、雜誌、廣播或電視臺報導。
-
系友生涯發展

紀紫羚
在學期間曾擔任兩年助教,也藉由系上課程分組活動,學習團隊合作,做出符合目標的專案成果,而系上同時擁有豐富的工具及資源可以讓學生取用。從大一開始,我就利用在系上所學的技能,自行在網路上接案,同時也透過遠端方式與網路知名服飾品牌進行網頁設計上的合作,這都是源於系上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及教授們的用心,只要跟著系上的課程走,完全不用擔心出社會之後對工作感到徬徨,因為將會在這裡累積很多作品。
畢業後,先是在台中知名的婚紗公司擔任數碼設計師兩年,之後到新竹陸續進了公關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及在跨境連鎖咖啡廳擔任品牌行銷,除了自己的設計專業,三年期間也運用了大學在行銷與科技學程所學,在廣告行銷領域真正能夠駕輕就熟並發揮所長;現在自行創立行銷公司已經有三年時間,專門為品牌企業做網路行銷策略規劃、社群經營及媒體採購等,公司正日益成長,現在帶領團隊開始為知名集團操作行銷策略。這一切我很感謝來到亞洲

劉佳樺
在亞洲大學在學中擔任班級代表、畢業專題總召、碩士班班畢業委員代表,也曾任校內媒體教學中心製作部核心成員、資訊傳播學系虛擬攝影棚管理員,暑假期間申請至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實習,協助系上TWNIC台灣網路青年論壇活動執行助理,並且考取到11張證照。
畢業於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後,到台中廣播擔任執行製作,負責節目主持、單元節目製作、整點新聞編輯播報等工作。在電台,掌握時間相當重要,直播節目中,遇到聽眾Call in超時就必須臨時修改節目單,才不會影響下一個節目進行、單元有贊助播出的時間性,當遇到急件時就必須修改原訂的工作安排、整點新聞因為有即時性的問題。另外還有隨機應變及口齒清晰度都需要訓練。在電台的工作相當充實,也具有挑戰性。

王方君
進入亞大,課業其實沒有很繁重,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去嘗試自已想做的事情。 從大二就確定自己想當製片,可以使用課餘的時間拍攝短片增進自己。系上老師看見學生的努力,是很願意支持與從旁輔導的。 也因此獲得大專生研究計畫,讓我的畢專有了一筆經費可以執行,也因老師們的指導與讓我的自由發揮,得到的研究創作獎,並且在萬代福影城公播。
現在,我自己成立了傳媒公司,營運項目也很廣,包含自媒體育成、場地外聯、基本的影片拍攝等等。透過學校的學習,讓我能靈活轉換自己的營運方向,跟隨著市場的腳步走。 跨出舒適圈,其實會很精彩,趁著年輕,不仿試試看,自己能夠迸出什麼樣的火花。

徐甫嘉
我在資訊傳播學系學到非常多元的課程,其中包含了程式設計應用、多媒體設計行銷、計畫書撰寫、影視製作等各式各樣媒體相關學識課程,然而,多元化的課程讓我可以擁有不同的體驗,也藉由接觸不同領域的專業發展自我興趣。
在多方位接觸讓自己不僅不會侷限在對於媒體傳播的傳統認知上,還能以開放的心面對不同的專業領域,在多元課程日漸積累得薰陶下,得以將所學利用在工作上,帶給工作更多不同的突破。

陳毅慈
資訊傳播學系的學習內容廣泛,而我在學期間除了選修系上企劃行銷學程及媒體創意製作學程等雙學程的課程以外,由於興趣還運用多餘的時間選修了外文系的法文課程及日文課程。就學期間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以外,也運用擔任助教及畢委會會長的機會充分把握學習及磨練,讓畢業後更加快速的上手任何工作。
畢業後來到網羅整合有限工司上班,應用大學時期所學到的各項技能完成上司所交代的工作。在專案商品的網路行銷、平面設計方面也讓我跟客戶進行各方面的溝通。為了更加精進,我前往日本學習日語,現在在公司除了擔任網頁管理及平面設計人員,還負責台灣與日本企業的商務媒合與交涉、帶領台灣企業廠商前往日本參加大型展覽。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