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2/11/14 下午 09:07:45
學系特色
族群是台灣的重要社會議題,研究族群議題可以了解許多社會衝突根源。「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成立於2010年,整合「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班首先成立於1995年,在職專班1999年,博士班2005年),與「民族文化學系」(成立於2001年)。是台灣第一個研究族群關係與文化的學術單位。
學科意涵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承襲既有的「族群關係」與「民族文化」的教學研究特色,並擁有相互支持的豐富教學研究資源;本系為跨越社會科學與人文領域的完整學系,整合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研究、法律正義、藝術策展等領域,致力探討當今族群關係與各地原住民族文化相關議題。
學習方法
未上傳圖片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強調跨領域的學科訓練,以培養學生對多元族群與原住民文化的認識。課程重點強調:
(1) 跨領域學術基礎訓練:包括人類學、社會學、藝術學、法律及歷史等相關學科,以養成學生對多元文化之敏感度,及跨文化溝通能力。
圖解:本系舉辦「中研院民族所田野培訓計畫」說明
版權:本系所有
未上傳圖片
(2) 專殊課題發展:如教育、藝術、宗教、經濟、文化展演、社會政策、性別,及各特定民族相關的研究及議題分析,使學生能為各族群文化之傳承與社會責任盡一己之力。
圖解:本系成員在泛文面竹屋活動
版權:本系所有
未上傳圖片
(3) 實務演練:如提供田野工作與社會服務方案,與部落社區、社會服務機構,及非營利組織合作,以增進學生職場競爭力與工作能力。
圖解:本系培育之「小米集力所」食農教育活動
版權:本系所有
未上傳圖片
(4) 學程化:本系課程除了核心必修課程外,又分為「多元族群」及「文化與展演」兩個選修學程,學生可由兩個選修學程中,擇一或兼修,以取得本系之畢業資格。另外,亦可以依個人志趣,選修它系學程,豐富自己的學業知識及能力。
圖解:原住民學院舞團主要成員為本系同學
版權:本院所有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重視對日常現象的觀察與反思,以及社會議題的了解和參與。能夠在高中階段持續針對有興趣的社會與人文議題進行探索,並且提出自身的觀點與討論,最能符合本系的入學需要。參與各類社會議題討論社團,實際到現有族群議題的現場進行參與觀察,是最佳建議。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與社工學程,社會系,以及人類學系有類似背景。但不同在於,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發揮在地之便,建立地方研究、原住民社會文化發展之資料庫,並推動地方議題與文化的創新構想。同時,在全球原住民族傳統智慧的前提下,結合原住民部落、社區、社會服務機構,或非營利組織之連結與合作,開創社區文化延續與開創的實務工作。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學生具備廣博的多元文化知識與社會實踐能力,以進入公私立機構從事族群與文化之研究或服務工作,協助制度及政策之制定與施行。畢業生可從事的工作,除了進入國內外族群文化相關研究所深造外,舉凡政府文化部門、博物館、文史工作室、原鄉社區工作等,皆是本系學生擅長發揮的領域。並非只做公務訓練,更是文化意識搖籃。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方面著重於實務演練,課程上提供田野工作與社會服務方案,與部落社區、社會服務機構,及非營利組織合作,以增進學生職場競爭力與工作能力。本系訓練並非只針對原住民身份同學,更重視在主流社會與原住民議題的對話思考訓練。非原住民同學在本系得到比一般社會系或公共行政系,更具文化深度的訓練。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期許同學成為族群議題的開路先鋒,以及文化觀點的翻譯橋樑。在這裡為台灣的族群議題注入更多生命力。歡迎您來報考本系!若有任何問題請直接與我們聯繫: sumay@gms.ndhu.edu.tw
特色課程
博物館理論與實務
理論與實務並重,從介紹珍奇室、生態博物館等,經由田野參訪文化資源、美術館展覽,結合原住民文化特色與藝術美學的特質,並在課程中實際策展,以多元文化為理想,以原住民的觀點,理解原住民藝術策展的理念與詮釋。
圖解:「穿越原住民當代工藝」-開幕式
版權:授課教師李招瑩老師提供
原住民飲食文化
本課程透過講座,結合「食」做,讓學生理解原住民族飲食文化的內涵與社會意義。DIY的課程設計,讓「做中學」的經驗成為學生的知識與技藝。期末的市集方案設計,更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推廣族群傳統風土與創意美學的「原汁原味」。
圖解:原住民飲食文化課程學生手做「彩虹竹筒飯」
版權:授課教師葉秀燕老師提供
台灣文面族群研究
本課程以族群互動與後殖民的觀點分析台灣文面族群之社會特徵,及其在變遷過程中所引發的議題 :
1.族群分類與文面族群的建構
2.文面族群的起源、遷移與分布
3.他者書寫的反思
4.文面族群的社會文化與組織
5.正名運動與認同的歷程
6.當代政治經濟議題
圖解:課程中進行編織實作與部落踏查
版權:授課教師賴淑娟老師提供
社會學
從微觀與巨觀的視角,理論與實務的面向,在地與全球的層次,以及多元文化的觀點,解析個人與社會結構的動態關係,從個人煩惱轉化到社會議題的思考,培養社會學想像的能力,反思一般認為理所當然之社會現象背後的實況。 透過社會學的實踐,打開個人進出結構行動之自由對話的空間,反省個人與制度的辨證關係,以達致公平正義
圖解:課程部落踏查:池上穀稻秋聲音樂節
版權:授課教師賴淑娟老師提供
世界原住民族通論
這門院基礎必修課程主要是探討全球各地原住民族概況與議題,由教師提供相關知識基礎後,透過課堂多元的活動與討論,訓練學生具有國際視野的批判思考,進而提供對於國內外原住民族議題的對話能力與研究基礎。
圖解:紐西蘭毛利 Marae (聚會所)
版權:授課教師謝若蘭老師提供
適合從事工作
-
小學教師
-
本系同學修「原住民文化與教育」學程,搭配教育學院課程,能夠非常深入地成為文化教師與民族教學工作者。
-
-
行政人員
-
本系也培育成為原住民公務體系的重要成員,本系畢業生原住民特考與公職人員考試上榜率為全院第一。
-
-
專案管理主管
-
本系訓練著重文化提案以及文化轉譯之訓練。畢業生可以成為桌遊設計者,文化基金會執行成員,以及社區發展協會重要幹部。
-
系友生涯發展
藍姆路.卡造(曾文廣)
民族文化學系(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前身)學士班畢業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班畢業
現任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博士生
2014總統教育獎得主
現任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博士生
葉雅庭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學士班畢業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畢業
現任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研究所博士生
原住民族電視台工作
娥葛絲巧品屋擔任負責人
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擔任講師
法撒克那墨禾(高瑋毅)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學士班畢業
國立臺灣大學城鄉所碩士班
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
蘇元君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學士班畢業
106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普通考試原住民行政類科
106年公務人員原住民族考典試委員會四等考試原住民族行政類科
高敏心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學士班畢業
106年公務人員原住民族考典試委員會三等考試原住民族行政類科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
